城市墓园不是穷山恶水乱坟岗子,应该是很漂亮的地方。这谁不懂?清东陵、西陵不都很滋润?但那在郊外,是为皇帝的。我们说的是城里、老百姓可以随时去的。生老病死是自然的事情,是生活的组成部分,与墓园有关的建筑杰作也不少。但在城市里,墓园规划在什么位置合适,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。
欧美因为教堂用地的关系,一般哪儿有教堂哪儿就有一块墓地。一生中从刚生下来浇凉水到终了时逍遥而去的全过程,教堂会给信徒和需要的人提供些必要的服务,成体系有惯例可循。城市规模小、人口少的时候,问题不大。人多以后,必须往郊外想办法。在曼哈顿街头,还能看见几片小规模的墓地,收拾得很干净,铁栏杆外边,三教九流来去匆匆地忙生活,没人觉得碍眼。但是大规模的,就在面积更大人员稀少的其它几个区和邻县邻市。像耶鲁大学所在地纽黑文那种小城,在市中心边上有大墓园的,大城市受不了,不是心理和习俗的问题,是昂贵的地价让活人受不了。纽黑文九宫格,当初教堂占中间,墓园也就占中间。后来人多起来,加上卫生考虑,往旁边挪了挪,围上铁栏,更像公园。这墓园的大门是名作,的确挺漂亮。
回想国内比较优美的墓园,是烈士陵园,树总是很多。过去小学生清明节扫墓时,举手宣誓入红小兵,我们觉得是那年月里众多没劲的活动中最有意义,且生态环境条件好属于有氧的一种。当然,这可能是现在的想法。八宝山我去过,革命公墓部分很好,人民公墓部分要加强管理。墓园是安静的地方。搞活以后,门口有人争抢着让人买花,弄得像八达岭。印象中,我们去过的中国城市,在城中心区有百姓墓地的地方几乎没有。这也是很有意思的研究内容。一切待考。
设施是一方面,服务也很重要。我的个人感受是,告别仪式不要让小孩去,扫墓缅怀可以。为什么?因为传统习惯不利儿童身心健康。传统要求大哭,旧时还有雇托儿的历史。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,没有一种宗教让人觉得,逝者是获得彻底的解脱了。话,也有这么说的,但是在公共场合还是有大哭的。感情,即使是哀悼故人的感情,应该是私下的,最好不要示众。办完事大吃大喝似乎也过分,这也应该是私人的事,不能把什么都端到桌面上来。
我们说两个实例。刚到美国上学不久,我二姨父去世,也是我第一次在海外出席告别式和葬礼。告别式之后进一厅,一位神职人员手扶着本书,劝死者亲属节哀,一起祝故人安息。他说了半天我记不全,只有一个字,一个在国内时跟悼念缅怀联系不起来的字,到现在我都没忘。应当说是一个词,anger,愤怒,或者烦恼。
愤怒?这是程式。把人的悲痛中对老天规律不可抗拒的沮丧感的极点说出来,这么好一个人你就收去了,还有眼吗?诸如此类。这样一来,悲痛转化为对自然的臣服。后悔当初没尽心也好,想打架骂人也好,面对自然你总是无能为力的吧?我相信,世界上大多数人跟我一样,不研究神学。但是大白话,只要听力可以不识字也能懂,是不是?意思和逻辑关系我明白,只是那天值班的神职人员嘴脸不好,愤怒这个词他说的遍数太多,给人贬值的感觉,弄得我越来越愤怒。走上去照他面门一拳击倒,收势同时说声玩儿蛋去!天下只有拳头是世界语,说带京味儿的中国话他也听不懂,但却是我完成一个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。你可知道,四十年中间,我有二十年在学校度过,已经成为行动的废物。因此,上述格斗场景思想上真实,具体动作纯属虚构。职业人士对天天干的事太熟,缺乏新鲜感,容易给人油头滑脑缺乏诚意的感觉,也因此才叫职业人士。试想,这位人士每天送人天天重复同样的几句话,每每还要作出设身处地的表情,也很辛苦。
“愤怒”的故事到此为止。接下来说在城市中很有用的服务设施。这里要声明一句,如果谁受本文启发去照做,请不要忘记老话,吃水不忘挖井人。要说的正文是追思纪念堂。只要是房子就可以,并不要求建筑上的特别型制,我们在纽约街头转悠,隔几个路口就能看见一处,频率仅次于麦当劳。原来以为这是国内有的殡仪馆,后来知道不一样,这里不仅直接招待故人,还提供相关事务咨询和纪念活动的场地。一般都窗明几净,装潢舒适合度,尽量做到亲切,不像教堂或露天地那么冰冷空旷。名字就带个家字(funeralhome),气氛很重要。
一九九九年秋天,我参加母校一位著名老学长的纪念追思仪式。虽然说这样的活动不是派对,不能像晚会似的搞得太热闹,但是气氛轻松愉快。座落在上东城麦迪逊大道的康宝追思堂,是一栋很普通的曼哈顿老房子,面宽八米,五层小楼。它与大纽约市同岁,建立于一八九八年,几代相传。上东城高龄名流集中,如果把为其在康宝堂举行过追思仪式的故人名单列出来,会让人怀疑怎么全世界的名流,到了都在曼哈顿上东城落户。我当天赶到时正是下班高峰时刻,人车争道熙来攘往,在名店精品店一家紧靠一家的地方,康宝追思堂座落其中。这就是城市生活,在想不到的地方,有平时想不到的设施和一般用不着却不能没有的服务项目。进到室内,存衣存帽,碰上熟人互相问候,虽然不是嘻嘻哈哈,但总是有说有笑。到点坐定,亲朋旧友依序上前,讲一讲故人生前的伟大和滑稽之处,不时引起笑声。在笑声里,你会觉得故人犹在,只不过是在隔壁偷着乐。昔人已乘黄鹤去,幸存者应该好好享受生的乐趣。在这种场合也不一定穿黑衣服,有些花色无妨。白天上班忙一天,黄昏参加的纪念反会让我放松,从众人对老学长的回忆中,我又一次体会,潇洒地活着,老了以后平静地离去,善始善终,也是一种很专业的态度。那天回到家,时间已不早,心里愉快,吃得很多。
追思堂这类设施提供的项目有几十种,订做纪念品、联系交通工具、挑选各式各样用品的花色,不一而足。家人朋友跟服务人员一起干这些具体事,就不会再顾自难过,或者“愤怒 。办这些手续,跟旅游和采购有什么两样?即使故人仍健在,事情也得分担着干,该买什么,走哪条路线,脾气都了解,帮人家拿个主意就行了。如今是网络化数字化的时代,这类设施也上了网,全天候服务,及时周到。它们是赢利机构,没事的时候不需要拉关系联络感情。